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学院专业

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

  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教授及正高职人员1031人,博士生导师497人,硕士生导师109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兼职)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兼职)8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含青年项目)入选者5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项目)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

  不断锐意创新,培育医学人才。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使命,形成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员育人培养模式、全过程教育生态圈和全方位教学互动机制,打造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台。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系11个院系,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6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转化医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国家首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和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首批规划课程,以及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现有在读医学生近7000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高端谋划、深度融合、优化合作、精准扶贫,逐步实现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大格局。学院注重学科与科研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成果产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获科研经费总额等主要科研指标稳居国内医学院校前列,近二十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聚焦全球开放发展,网罗国际办学资源。学院响应国家宏观战略,围绕学校总体规划,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签订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组织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广、澳洲、北美等校友机构,链接全球校友,构筑发展共同体。

  百年励治苦馏香,盛世砥砺更吐芳。学院将继续精进育人、弦歌不辍,坚守使命、勇担责任,不断探索医学创新发展道路,为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奏出时代最强音。

查看更多

招生简章

2篇简章
  • 专业方向
  • 所属专业
  • 地区
  • 学制
  • 学费(元)
  • 简章详情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09-06806

最新问答

更多
  •   有读研打算的在职人员其业余时间并不是十分充分,因此会合理利用,包括咨询该进修方式的招生情况时也会更为细致,通常都会先咨询意向院校具体的招生情况,确保有更为确切的了解。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还在招生吗?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有固定的招生期限,考生应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报名,其他时间可以用来备考。需要注意的是成绩不是很优异的考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复习相关课程,以应对竞争比较激烈的全国联考。详情如下。

      招生时间

      本校在职研究生招生时间有要求的期限,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名。其具体的报名期限是每年的10月份,通常自上旬开始报名,截止下旬报名结束。为了避免考生在报考时措手不及,最好是于每年的9月份便关注研招网动态,以了解最准确的报名信息,包括报名的具体期限和考试的具体时间,整理好个人资料便可按要求报考。

      考试时间

      如期完成报名后应谨记按时参加考试,避免错过考试而影响如愿就读本校。其初试是全国联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复试由本校自定,时间通常在次年3、4月份,通过复试按要求入学。需要注意的是入学考试通过率不是很高,考生务必提前备考,尤其是成绩基础不是很出色的考生更需要预留充分的复习时间。

      在职读本校的时间安排考生可通过以上讲述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至于具体的报名日期每年都会提前一个月的时间确定。考生应在适当的期限内进行了解,并按要求备考,之后按流程申请攻读。

  •   考生衡量各院校是否适合攻读会参考多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如选择的院校知名度较高便会顾虑其报考难度,会咨询其报考要求和就读门槛等情况,因此报考认可度较高的浙江大学时也会重点关注该方面的情况。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高吗?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秉承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的宗旨,本校在报考条件方面并没有较高的要求,使一些学历优势虽然不明显但从未放弃努力的人群更为容易跨越就读本校的第一道门槛。具体条件一般是学历达到本科或是专科毕业满2年。详情如下。

      报考条件不高

      读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条件并不高,旨在为一些成绩还不错但学历优势不明显的人群提供就读本校的机会,能为社会继续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其学历要求仅为达到大专,并且大专报考一般的专业仅需具备2年工作经验,本科生则可直接报考。管理类专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略长,本科生是3年、专科生是5年、取得硕博学位是2年。

      入学门槛略高

      虽然报考本校应具备的条件不高,但入学门槛略高,考生需提前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复习考试科目。做好准备报名申请就读,依次通过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获取入学机会,考试没有固定分数线,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因此准备工作越全面通过率也会相对越高一些。读完通过答辩毕业,可以获得双证。

      如上所述,各界人员无需因报考条件较高的问题而放弃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的决心,因其报考条件并不高,符合条件者应积极咨询其他方面的情况,并根据其要求做全面的准备,之后着手报考。

  •   浙江大学一直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开设了在职读研课程班,面向在职人员招生。请问2023年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据相关招生简章显示,浙江大学在职读研课程以专业硕士的方式报考,先考试后入学,报名入口在研招网,报名时间在9月下旬到10月。下面详细介绍一下2023年该校在职读研课程的报名入口和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2023年浙江大学专业硕士在职读研课程的报名入口在研招网上。报名时,学员需要实名注册并登录研招网,仔细阅读报考公告和考试承诺书,详细填写报考信息,包括报考点、意向专业和院校、考试科目等,核对信息无误可以生成报名号,然后完成缴费可以报名成功。现场确认时,学员需要提供报名材料和网上报名号,完成电子图像采集,可以真正意义上完成报名,获得参加入学考试的资格。

      报名时间

      2023年浙江大学专业硕士在职读研课程在招生一次,2022年9月24日到27日开始预报名,10月5日到25日正式报名。预报名是为了缓解正式报名时报名人数太多给报名系统带来的压力,提前为应届毕业生开启报名通道。预报名和正式报名的效力是一样的,学员在合适的时间报名一次即可。

      以上内容是关于2023年浙江大学在职读研课程报名入口和报名时间的详细介绍。想要报考该校在职读研课程的学员可以参考以上信息积极报名,更多报考信息请参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   读浙江大学的人员并不会先关注某一环节的难度,而是会先咨询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体通过率,以了解攻读把握怎么样,之后便会分别了解入学难度和毕业难度,并会根据各自的要求做准备,提高各环节的通过率。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好过吗?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难度不大,比较好过。以其要求来看该环节比较容易通过,主要考察考生对相关领域的掌握程度,且问题主要围绕论文进行,是考生熟悉的领域,应对并不困难。需注意的是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务必充分全面,尽量能一次通过答辩。

      答辩比较好过

      读本校在职研究生的途径是专业硕士,入学需通过考试,毕业需通过答辩,因此应在入学后做答辩方面的准备。答辩难度并不大,主要针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问,是考生熟悉并充分准备过的领域,因此应对并不困难,一般都能一次性通过。如存在一些小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可在导师建议下进行一定的修改,之后申请再次答辩。

      答辩准备介绍

      虽然答辩难度并不大,但考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应该认真做准备,确保能一次性通过答辩,拿到国家承认的学位学历双证书。考生首先需要充分掌握论文内容,不仅需掌握核心知识点,也需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涉及到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前景。其次应调整好个人状态,保持镇定的状态和敏捷的思考力。

      关于本校的答辩难度考生可从文中介绍的内容得以了解,因此无需在答辩前忧心忡忡,而是应将精力放在答辩准备方面,为顺利通过答辩增加更多的有利因素,继而能尽早毕业拿到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