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学院专业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组织机构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源于1910年创建的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成立于1999年6月,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等5个系和作物科学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园林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昆虫科学研究所、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

  学院机关设有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学科与教育教学办公室、科研与地方合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团委合署)5个部门。

  院长:陈学新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建明

  副院长:祝水金、孙崇德、马忠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敏

师资队伍

  学院按照“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工作方针,实施人才培养、汇聚工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学科建设

  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学院为目标,持续强化基地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科水平。现有园艺学、植物保护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果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的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院园艺学、植物保护被评为A+学科,作物学被评为A-学科。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覆盖果树学、蔬菜学、茶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覆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部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浙江省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与中国水稻所共建)。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

  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核农学、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核农学、作物种质资源、园艺植物整合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作物病虫生物学。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

  与境外研发机构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IBM生物计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美分子良种联合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浙江大学植物诱变种质创新与研发合作中心。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第一期——基础农学、园艺学、昆虫学和作物遗传育种;第二期——生物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安全农产品;第三期——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品质控制、农业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

  “985”平台:农业生物与环境(部分)。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农业生物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作物品质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园艺产品品质调控技术研创与应用、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水稻重要病害的成灾机理和持续控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害虫寄生蜂资源挖掘及其应用。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作物病害成灾与控制、果实品质生物学、作物病害成灾机理及绿色防控、作物害虫寄生蜂控害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果实营养与人类健康。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农产品现代物流与质量安全、工厂化设施农业、核技术农业应用、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园艺作物育种先进技术。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物品质与产品安全。

  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冷链食品物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本科全员育人工程和研究生创新培育工程。现有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篇,提名奖14篇;建设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教学公开课2门,1本教材入选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各1个。2014年学院本科教育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科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园林。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生物学(共建)。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

科学研究

  学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提高科研整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科研规模快速提升,科学研究持续发展。

  1999年-2019年,科研总经费累计达22.89亿元;承担千万元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项目3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1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4项,其中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8项,另外还参与获得国家奖10项。以第一单位获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4个、省级审定38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登记1个、省级审(认)定22个,植物新品种权13个,农业部农药认证1个;获授权国际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690项,实用新型专利等64项;获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浙江省及地方标准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800余篇,出版著作200多本,其中在Scienc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论文3篇,在Natur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各1篇,在Nature Genetics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2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PNAS、Plant Cel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社会服务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紧紧围绕“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体目标,做到“思路明确、组织落实、队伍健全、政策到位、工作主动”。建院来,学院共计5500余人次下农村为地方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1500余班次,培训农民5万多名;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0余个。以建设“千亩葡萄千亩瓜,万亩玉米万亩茶”为核心,全面聚焦湖州新农村建设,示范辐射作用显著。以派遣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立足浙江,倾力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已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1人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荣誉称号,2人被评为省功勋特派员,35人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通过联合打造西南茶城、精品瓜类基地建设、烟草产业化研究、稻鱼共生系统模式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服务西部,取得初步成效。面向全国,努力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有14位教师被聘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走向世界,迈出可喜步伐,有2人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2016年,汪自强教授作为教育系统的精准扶贫模范,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国内国际交流频繁,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明显增加;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学习和从事合作研究日趋活跃。10位教师入选2018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多位教师在国际学术机构任主要职务,学科影响不断扩大。

党建与思政工作

  学院党委坚持“实施党建伟大工程,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的工作理念,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好班子,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浙江大学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履行抓党管党职责,全部党支部通过“五好”党支部验收评议;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农学院党委荣获2016年“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0年、2016年“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党委书记赵建明荣获浙江省高校“最受师生欢迎的书记”称号。2018年,作物所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茶叶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2020年,农学院党委荣获首批“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级党组织”,作物科学研究所教工党支部、茶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作物所研究生第五、七党支部、昆虫所研究生第六党支部、茶学本科生党支部等5个支部荣获“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查看更多

招生简章

0篇简章
  • 专业方向
  • 所属专业
  • 地区
  • 学制
  • 学费(元)
  • 简章详情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09-06806

最新问答

更多
  •   如何社会的发展比较迅速,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者,为了能够在岗位中站稳脚跟,想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就读浙江大学开设的在职研课程,但是对于些许的问题存在疑惑,于是纷纷咨询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途径呢?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的招生途径是专业硕士。此招生方式采用先考后学的模式,就读者需要在入学前参加初试和复试的考核。通过考试者,被院校择优录取,可获入校学习的资格。另外,相关专业的报考时间也是需要就读者熟知的。

      报考途径详解

      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的途径是专业硕士。此招生方式采用先考后学的培养模式,就读者需要在入学前参加初试和复试的考核。其中初试与统招生参加的考试同步进行,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好备考工作。通过初试者,还需参加复试,此项考试相比初试难度较低,但也需要认真对待。通过考试者,被院校择优录取,可获入校学习的资格,随后完成全部学习任务者,可获硕士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报考时间详解

      就读该校在职研课程,具备招生条件者,需在报名期间内,登录研招网进行报名。其中预报名时间通常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在同年的10月,具体的时间需以届时研招网公布的为准。顺利完成报名及现场确认者,可按时参加初试和复试的考核。其中初试通常在12月底进行,复试在次年的3、4月进行。具体的时间需以届时研招网和院校通知的为准。

      关于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途径,上文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即将报考的学员带来帮助。如果就读者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登录本校的网站,通过查阅招生简章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报考。

  •   在职读研的考前咨询越全面,准备工作也会越充分,相应的后续环节也会进行的更为顺利,因此考前咨询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不仅会重点咨询怎么获得就读机会,也会着重了解毕业难度怎么样的情况,确保能顺利毕业。那么,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好毕业吗?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的途径是专业硕士,入学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毕业难度并不大。取得就读机会的人员只要按要求完成全部课程,并顺利通过答辩便可毕业,能拿到国家承认的学位学历双证。需要注意针对答辩做充分的准备,以如愿毕业。详情如下。

      毕业难度不大

      本校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攻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其难度主要在入学阶段,毕业阶段难度并不大。遵循院校安排完成相关课题后进入答辩阶段,答辩要求不高,通过难度不大,历来都有不错的通过率。虽然答辩难度并不大,但考生也应在答辩时发挥出不错的水平,避免准备不足而无法很好的应对导师的提问。

      毕业怎么准备

      考生首先应进行充分的复习,确保能考出更好的成绩,提高就读概率。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入学机会后按要求学习课程,考生应注意紧跟课程进度,避免迟到请假影响学习效果,并且学习的过程中也应逐步完善论文。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课程便可参加论文答辩,答辩时除了需要牢固掌握论文内容也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在职读本校毕业难度并不大。其入学是择优录取的方式,有招生名额的限制,因此通过率不是很高。但到了毕业阶段难度并不大,没有名额的限制,如期完成学业并在答辩时正常发挥的人群一般都可顺利通过。

  •   随着在职教育在国内的盛行,为许多职场工作者带来了良好的晋升机会。因为此类教育不仅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还能学习研究生课程,并获得优质的文凭。目前浙江大学开设的此类课程备受瞩目,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浙江大学在职研的主要招生类型是专业硕士,其复试需要注意复试时间以及复试内容等。对该校此类课程感兴趣的就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进行报考。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文便展开详细的介绍:

      需要注意复试时间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硕士,采用先考后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读者需要在入学前,通过参加初试和复试的考核,获取入校学习的资格。一般情况下,初试在每年的12月底进行,复试在次年的3、4月进行,具体的时间需以届时院校通知的为准。意向学员需准时参加,以便顺利通过,获得入校学习的资格。

      需要注意复试内容

      一般情况下,复试以笔试和面试的形式进行,考试内容包含英语口语,专业基础知识及运用,专业技能的掌握,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具体的复试内容需以本校的招生简章为准。另外,虽然复试相比初试难度较低,但也需要就读者认真对待,以便顺利通过,获得入校学习的资格。

      结合上文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知晓了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攻读意向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进行报考。职场上班族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登录本校的网站,通过查阅招生简章进行了解。

  •   浙江大学是国内瞩目的实力院校,教学资源丰富,综合实力强劲,依托自身办学优势,积极开设在职读研课程班,为在职人员进入该校学习提供了机会。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证书认可度高不高?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

      据了解得知,浙江大学在职读研课程以专业硕士的方式报考,毕业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证书认可度比较高。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校在职考研证书认可度和证书获取流程。

      证书认可度比较高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在职读研课程属于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形式,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毕业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就是学历证书,代表学员的学历水平达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位证书代表学员的学术研究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个人学位得到了提升。学历学位证书可以在学信网上查询,真实有效,被国家承认,社会高度认可。因此,该校在职考研获得证书认可度比较高。

      证书获取流程介绍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在职读研课程每年招生一次,招生专业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工程管理、法律等,入学参加全国联考,通过联考可以参加复试,然后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入学后,利用业余时间上课,修满学分,通过课程考核,然后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可以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以上内容是关于浙江大学在职读研课程证书认可度和证书获取流程的详细介绍。想要提升个人学历和学位的学员可以选择该校在职读研课程积极报考,更多报考信息请参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